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青年失業率 vs. GDP


         2011年國際勞工組織(ILO)最新報告指出,目前全球青年失業總人口已高達7460萬人。其中,以西班牙與希臘的青年失業率最高,接近兩人便有一人失業。近十年來,亞洲國家或地區15~24歲的年輕人也深受失業所苦,台灣在2007~2009年更名列第三位,高於南韓、日本、新加坡與港澳地區。

         目前,諸多執政者仍存在獨尊GDP的迷思,認為只要國家經濟不斷成長,相對就能解決青年的失業問題。然而,就台灣2002年至今的經濟成長率與青年失業率做比較,其顯示兩者之間並無明顯的關聯性,此意謂需要從多元角度來深入探討結構性的問題成因,以及提出有效的永續政策。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長期失業人口(社會排除)


         因長期失業而身陷社會排除(social exclusion)的隔絕情境,將對個人身心健康及幸福感造成相當影響,甚至從此變成社會邊緣人或經濟弱勢群體。

         近年來,台灣高學歷就業狀況日益惡化,大學及以上的失業人數也不斷急遽增加,尤其沒有工作長達一年以上時間,閒賦在家或靠家人接濟度日。


非志願失業(社會經濟因素)


        社會經濟的因素,常造成不預期性的失業潮。例如2001年台灣經濟衰退與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風暴期間,就產生大量的非自願性失業(involuntary unemployment)人口。從主計處「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的失業人數統計,我們可以看到這兩波竄昇的明顯趨勢。

        這些非自願失業者多屬青壯年階段,突然面臨公司關廠歇業、放無薪假或直接被裁員,除了引發個人身心健康問題,更衝擊到其家庭穩定、婚姻關係或子女發展,甚至影響整個鄰里社區的興盛。


鄉村心理健康指標


        目前,台灣農家有75萬戶左右,其家戶人數則高達300萬人,全國將近有七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農業家庭裡。因此,其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現況,值得各界加以關注。

        周才忠(2005)運用高農業人口縣市地區上千名關鍵訊息提供者及社區居民的問卷調查,以及23個縣市與20個農業鄉鎮的社會指標分析方式,初步建構起鄉村心理衛生指標之目錄清單。此結果對台灣鄉村心理健康相關政策的方向擬定,相信有相當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