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社會支持網絡 & 社區幸福感


        社區幸福感高的國家,其相對擁有較佳的社會支持網絡。諸多研究證實,擁有良好的社會聯繫有助於個人的生活適應、壓力緩衝、身心健康、延長壽命或獲得就業機會,以及帶動整個社會的友善信任、包容接納、公民參與、快樂幸福。

        目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 『美好生活指數』已將「社會網絡支持度」列入其指標之一。然而與歐美國家相較,亞洲國家(南韓、日本或中國)有關社會網絡支持度的品質或曾受陌生人幫助的比例相對居後。因此,我們必須拉高國家發展的全球新視野,轉而向澳洲、紐西蘭或其他北歐國家取經如何提昇社區幸福感的實務做法。

        對社會大眾來說,朋友、家人、鄰居、同學或同事等常是其重要的支持來源。政府必須超越衛生社福政策的舊思維,挹注更多資源在建立不同的社會支持系統,以使更多國人無論老老少少在任何時刻皆可得到身旁貴人的協助或支持

※修訂:2012/2/19‧2012/3/18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生活滿意度 vs. GDP


        現今世界不少先進國家(如北歐等國)的生活滿意度與人均GDP(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皆達到令人稱羡的高峰。在亞洲國家中,台灣民眾的生活滿意度並非特別突出。但值得關注的現象,雖然中國與菲律賓的生活滿意度平均值不低,近年來卻有逐漸走下坡的趨勢。可見,國家經濟成長並不保證也能同步提昇人民整體生活的滿意程度

        因此,新世紀國家領導人必須清楚知道,"快樂幸福"不只是一句政治口號,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需堅持社會公平正義,縮減貧富之間的差距。並且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透過幸福指標的制定與相關優先政策的主導,以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方式,從多方面來有效提昇全民的整體生活品質。

※修訂:2012/3/18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台灣人幸福感趨勢


         這數十年來,不少國家的民眾快樂幸福感均有急速攀升的現象。以亞洲為例,南韓(尤為明顯)、印度與日本的民眾快樂程度就是逐年在增加。而台灣與菲律賓兩國的平均值不低,但卻呈現下滑趨勢,值得國內各級政府的警惕。

         在台灣,生活快樂的民眾比例仍佔絕大部份(八成至九成之間),並且歷年來沒有太大變化。因此,就《國民心理健康促進》的觀點,如何讓多數人過得更加快樂、生活有意義,將是未來努力的重要方向。例如,幸福社區、幸福職場、快樂校園等,以及身旁可及的社會支持網絡。

※修訂:2012/3/17